
RAG技术详解–那些高质量智能助手背后的技术手段
你是否想过,如何让AI客服精准回答关于你司产品的任何问题?或者,如何搭建一个能真正解决用户疑惑的智能知识库?
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,那么你一定绕不开一个核心技术——RAG。
听起来高大上?别怕,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,带你彻底搞懂它!
一、 RAG是什么?
RAG,全称 Retrieval-Augmented Generation,中文直译过来就是“检索增强生成”。
我们可以把它拆解成三个词:
- 检索 (Retrieval):先去搜索查找。
- 增强 (Augmented):把找到的内容作为补充材料。
- 生成 (Generation):结合补充材料,生成最终答案。
说白了,就两步:
- 先从资料库里,把相关内容检索出来。
- 再基于这些内容,生成精准的答案。
这个“先检索,再生成”的模式,就是RAG的核心思想,也是目前最主流的AI问答解决方案之一。
二、为什么我们需要RAG?一个简单的例子
假设你想做一个智能助手,能回答关于“产品使用手册”的所有问题。
一个最直观的想法可能是:当用户提问时,我把整个几百页的使用手册,连同用户的问题,一股脑儿全丢给大模型(比如Deepseek),让它自己找答案不就行了?
听起来很美好,但现实很骨感。这样做会带来三个致命问题:
- 模型记不住 (上下文窗口限制):大模型一次能处理的文本长度是有限的(即“上下文窗口”)。一本几百页的手册扔过去,它可能读了后面忘了前面,答案的准确性无法保证。🧠
- 成本太高 (推理成本):每次提问都附带这么长的文本,调用大模型的费用会高得惊人。💰
- 速度太慢 (推理延迟):处理海量文本需要更长的计算时间,用户体验会非常差。⏳
结论:直接“填鸭式”地喂给模型全部资料是行不通的。我们需要一个更聪明的方法,只把最相关的内容提供给模型——这,就是RAG登场的时刻。
三、RAG的完整工作流程
RAG的整个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:准备阶段(提问前) 和 回答阶段(提问后)。
准备阶段:建立你的专属知识库 (提问前)
这个阶段是离线的,在用户提问之前就需要完成。
第1步:分片 (Chunking) 把我们庞大的资料(如产品手册)切分成一个个独立的、有意义的小片段(Chunks)。这就像把一本厚书拆分成一页一页,或者一个一个的段落。
第2步:索引 (Indexing) 为了让这些片段能被快速检索,我们需要为它们建立索引。这个过程又包含两个关键操作:
- 文本向量化 (Embedding):这是最神奇的一步!我们使用一个专门的“Embedding模型”,把每一个文本片段都转换成一串数字,也就是“向量 (Vector)”。这个向量可以理解为该段文本在数学空间里的“坐标”。语义越相近的文本,它们的向量坐标也越接近。
- 存入向量数据库 (Vector Database):将每个文本片段和它对应的向量,一起存入一个专门的“向量数据库”里。这个数据库就像一个图书馆,不仅存放了书(原始文本),还记录了每本书的位置(向量),方便快速查找。
至此,我们的知识库就构建完毕了!
回答阶段:智能问答的实现 (提问后)
当用户发来一个问题时,系统会启动以下流程:
第1步:召回 (Retrieval)
- 首先,将用户的问题也通过Embedding模型,转换成一个“问题向量”。
- 然后,用这个“问题向量”去向量数据库里进行搜索,找出与它最相似的几个文本片段的向量。
- 最后,将这些最相似向量对应的原始文本片段提取出来。这个过程,就像根据读者的需求,在图书馆里快速找出几本最相关的书。
第2步:重排 (Rerank) 召回阶段追求的是“快”和“广”,可能会找出一些不那么精准的内容。重排阶段则追求“精”。它会使用一个更强大的模型(Cross-encoder),对召回的片段进行二次筛选和排序,选出与问题相关性最高的几个片段。这好比面试,召回是简历初筛,重排则是精挑细选后的最终面试。
第3步:生成 (Generation) 最后一步!我们将用户原始的问题,加上经过重排后最相关的几个文本片段,一起作为提示(Prompt)发送给大语言模型(如Deepseek)。
大模型会根据这些“参考资料”,生成一个精准、流畅、人性化的答案返回给用户。
四、总结
我们再来回顾一下RAG的整体流程:
准备阶段 (提问前):
- 分片:将原始文档切分成小片段。
- 索引:将每个片段向量化,并与原文一同存入向量数据库。
回答阶段 (提问后):
- 召回:将用户问题向量化,并在数据库中检索出最相似的N个片段。
- 重排:对召回的片段进行更精细的排序。
- 生成:将用户问题和最终筛选出的片段,一起交给大模型生成答案。
通过这样一套“分片-索引-召回-重排-生成”的组合拳,RAG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大模型信息滞后、无法获取私有知识以及“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”(幻觉)等问题。它就像是为大模型配备了一个可以随时查阅的、高效的外部大脑,让AI变得更加智能和可靠。
现在,你是否已经明白那些聪明的AI客服背后的秘密了呢?
公众号: 无限递归
Copyright © 2017 - 2025 boboide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波波创意软件工作室 版权所有 【转载请注明出处】